Table of Contents
Toggle深藏在心中的小爸爸、小媽媽,平時看不見,卻深深影響著我們……
「哭什麼哭?真沒用」
「長大就翅膀硬了?」
「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孩子!」
以上的話,是不是很熟悉呢?
許多人在成長過程,都曾經從父母或其他長輩口中,聽到這類的言語。小時候常常會因此感到難過,躲在房間暗自哭泣,或是氣到轉身衝出家門,乾脆離家出走算了……
不過隨著年紀增長,聽久也就習慣了,開始覺得這是正常(甚至理所當然)的事,似乎是麻痺了,不再花心力和長輩對抗,表面上順從,實際上當耳邊風,雙方都輕鬆,反正講什麼也沒用;也或許是變得成熟了,越來越能替父母著想,就是因為愛我們,才會嚴厲地教育我們,父母都是為了我們好,只怪自己不聽話呀!
想起過往的叛逆,總會感到一絲絲感嘆…..唉~小時候真是不懂事呢。
就算長大了,心中的傷仍未淡去
我們看似長大了,能夠選擇忽略那些,讓自己難受的聲音;或是變得更善解人意,學會滿足父母的需求,當一個孝順的好孩子。表面上看起來風平浪靜,但內心的冰山底下可是暗潮洶湧,因為這一切的表象,其實都是受傷的證明…過往的傷並未隨時間淡去,而是以不同的形式影響著我們。倘若我們沒看見,這些浪潮便會在某一天,演變成滔天巨浪向我們襲來、將我們淹沒,甚至…波及我們身旁在乎的人。
或許你會想:不過就是父母的氣話罷了,有這麼嚴重嗎?而且,做錯事被罵個幾句,本來就是應該的啊!再怎麼逆耳,忍一忍不就得了?
有這些想法很正常,因為從小到大,我們都是被這麼教導的,但是當我們明白,那些話背後的真正含意後,或許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。下面我們就來帶大家看看,這些常見的「長輩語錄」,究竟傳達了什麼訊息,給孩子(過去的自己)?而這些經歷,又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現在的人際、親子關係呢?
哭什麼哭?真沒用!
哭泣,人們天生就會的本能,是嬰兒用來和世界溝通的方式,也是釋放壓力非常重要的管道(研究指出哭泣的功效,可能比抗憂鬱劑還要好)。
當孩子哭泣,通常表示內在需求無法被滿足。像是跌倒受驚嚇了,渴望大人的安撫;或是在學校和朋友吵架,心裡受傷了很難過,想要被看見、被肯定。雖然哭泣沒辦法直接地,解決我們碰到的困難,但唯有我們好好處理情緒,才會有心力,來面對眼前的問題。
這句話傳遞的訊息是:
👉哭泣,表示你懦弱無能。
孩子會內化這個訊息,並且在往後每次流淚時,都感到羞恥,覺得自己沒用,漸漸壓抑哭泣的本能。
👉你的悲傷(情緒),是不重要的。
孩子在當下會覺得,自己的情緒不被理解、不被在乎,久而久之,也會用一樣的態度,面對自己的情緒,最終可能變成無法處理、甚至無法感覺到情緒的人。
在長期慣性壓抑,以及忽視情緒之下,被隱藏的情緒無處宣洩,累積到一定的程度,便會容易引發憂鬱、焦慮等常見的情緒障礙;而覺得自己懦弱、沒用的想法,也會讓他在長大後,對自己缺乏信心,影響各方面的表現,以及和親人的關係。
長大就翅膀硬了?
大多數家長都希望,培養孩子獨立思考、表達自我的能力,但是這句話,恰恰就是讓孩子,難以獨立判斷和表達的原因。
這句話傳遞的訊息是:
👉我是對的,你是錯的。
長期限制孩子的發言權,會讓孩子容易無條件服從權威(即便權威不一定正確),限縮了獨立思考的能力,循規蹈矩,卻扼殺了寶貴的創意跟潛能,以及更多可能性。
例如:聽課時,如果老師不小心講錯了,孩子並不敢質疑老師,而是反過來認為自己是錯的。一味地接收,卻不再思考「為什麼」。
👉你的想法不重要。
當孩子提出的想法,每次都招來大人的否定,久了孩子會放棄溝通,因為就算講了也沒用,漸漸的,就會發現和孩子的距離,已經離得好遠了。往後當孩子和朋友、伴侶相處時,也容易習慣性拒絕表達自己,如此一來,對方就很難知道他的內心,真正的需求是什麼,也不知道怎麼和他相處,導致孩子在人際關係上,處處碰壁。
我們總想事事替孩子著想,為他做最好的決定,但孩子總有一天,會需要靠自己的力量,去面對生命中的挑戰。我們無法要求孩子百分百聽話,卻同時要他獨立自主、為自己負責,就像網路上瘋傳的一張漫畫所說:你剪斷了我的翅膀,卻怪我不會飛翔。若我們不給他機會,練習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孩子要如何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呢?
(知名短片《Alike》中,講述了大人的教條,如何限制孩子的可能性,很推薦大家去看喔!)
圖源:KKnews
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孩子!
人本教育基金會日前公布「破壞性語言」排行調查,其中最傷害孩子、最阻礙「愛的傳達」的話,就是它。和孩子相處有時會非常累人,要處理公事、家務,還會發生大大小小的摩擦,這時候不耐煩、生氣,都是很正常的,但是!有些言語的殺傷力實在太強,若不慎脫口而出,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後果……。
這句話傳遞的訊息是:
👉你是糟糕的人。
人的心理有一個強大的機制,叫做「內化」。當我們從外界,接收到負面的訊息,像是「你是壞孩子」、「你讓我很失望」,內在便會長出兩種角色:一個是嚴厲的小爸爸/小媽媽,不斷用一樣的話,抨擊另一個角色–受傷的內在小孩。明明內在小孩已經傷痕累累,嚴厲的小爸爸/小媽媽,卻還是無法停止自我苛責…..最後,孩子便成了那個,永遠無法放過自己的人。
👉你,不重要
這個訊息,可以說是對孩子本身,最嚴厲的指控了。這句話會讓孩子,從根本地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,會覺得「既然我不重要,那活著要做什麼呢?」。當孩子覺得自己毫無價值,導致難以信任他人,沒辦法建立親密關係。
長期接收這類訊息的孩子,他們的防備心很重,不相信有人會真正對他好,當有人接近時,他們會下意識地,將對方推開,因為他們打從心理認為,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,所以封閉了自己的情感,在放感情之前,快速逃離以保護自己。
等到願意真心付出的人,都知難而退之後,他們便會在心中對自己說:「看吧!果然沒人在乎我!」他用自身行為,成功地應驗了負面的信念。而當他長期處在孤獨一人的狀態,嚴重時甚至可能做出,自我傷害的舉動。
圖源:Deconrecon
我們擁有一切,卻迷失自我
小時候的我們,尚未具備判斷能力,從大人口中接收這些言語,自動地將這些價值觀當成真理,成為了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。
我們開始,在考不到80分的時候,罵自己是沒用的笨蛋;和他人衝突時,學會了忍耐和迎合;因為擔心自己一事無成,所以沒日沒夜的工作,努力向老闆證明自己;為了完成不合理的要求,犧牲陪伴家人的時間。我們承受冷嘲熱諷,熬過不平等的對待,終於,我們長成了社會期待的模樣,但是在內心深處,我們仍是那個,覺得自己不好、沒人愛、對未來充滿害怕的,遍體鱗傷的孩子。
我們將生活過得充實忙碌,看似什麼都擁有了,卻迷失了自我,不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。就如同蔡依林《幸福路上》這首歌裡面的歌詞,「一路追逐,原來是我怕和自己獨處,我又是誰,我卻說不清楚。」
阻止世代創傷,從愛自己開始
倘若我們沒辦法意識到,內在小孩受的傷,並學習和自己心中的小爸爸/小媽媽和解,那麼這套人生腳本,便會持續上演,為自己帶來更多痛苦,也會用同樣的方式,對待身邊的朋友、伴侶和孩子,不斷複製,一代又一代……最終發展成「世代創傷」,這個過程,幾乎是無意識的。
我們沒辦法改變,過去已發生的事實,但停止世代創傷的鑰匙,同樣握在我們手中。人的腦神經,一輩子都具有可塑性,當我們學習面對過往的傷痛,看見真實的自我,並滿足內在匱乏的需求,就有機會,把自己愛回來,與你自己,以及你的孩子和好❤️
自我覺察的戲劇活動
與自我和解的第一步,是覺察。當你對自己有足夠了解,才知道要如何幫助自己。
邀請你一同進行這個戲劇活動,它會幫助你,和你的內在小孩對話,看見他想告訴你的訊息。
(小提醒:剛開始進行自我探索時,因為還不習慣,如何和自己相處,觸碰到某些傷口,也可能會引發較強烈的情緒,這時候建議,在有經驗的心理工作者陪伴下,探索內在,會比較安全喔!)
※所需材料:圖畫紙(空白紙即可)、可上色的筆(色鉛筆、蠟筆、彩虹筆都可以)
步驟一:在紙上,畫出你心中的小爸爸/小媽媽
那個在心中,對你耳提面命,不斷苛責你、批評你的聲音,長什麼樣子呢?
他不一定要是一個人,可以是一個物品、動物、一個形狀、一團顏色…..什麼都可以!
步驟二:在紙上,畫出你的內在小孩
回想看看,當你責備自己時,內心有沒有哪個部分受傷了呢?這個受傷的你,長什麼樣子呢?
和上個步驟一樣,由你自己定義內在小孩的模樣,沒有任何限制。
步驟三:畫出或寫上小爸爸/小媽媽,時常對內在小孩說的話/傳達的訊息。
聽聽看,這些自我批判/否定的聲音,背後的訊息是什麼呢?也可以想想看,這些訊息,有可能是誰帶給你的呢?
可以透過任何形式的繪畫或文字,呈現在圖畫紙上。
步驟四:傾聽內在小孩想說的話
仔細感覺,內在小孩接收了小爸爸/小媽媽的訊息後,有什麼反應?可以溫柔地問他,想對你說什麼?希望你為他做什麼呢?可以透過任何形式的繪畫或文字,呈現在圖畫紙上。
不知道你的內在小孩,跟你說了什麼呢?對自己有不一樣的發現嗎?歡迎和我們分享喔!
想知道如何透過戲劇的方式,擴張內在角色、改寫人生腳本,也歡迎私訊預約專人諮詢唷🥰
想更認識我們,萬叔情緒教練學院邀請您加入,一同為您和孩子創造溫暖和諧的家庭記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