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 of Contents
Toggle你的內在小孩,最近過得還好嗎?
也許你小時候也被說過:「哭什麼哭?」、「翅膀硬了哦?」甚至聽過爸媽罵:「怎麼會生出你這種孩子!」雖然我們看似好好長大了,受傷的內在小孩卻還困在心底。
內在小孩是那個小時候很想被理解,卻總是被忽略的自己。隨著年齡漸長,這些童年的感受仍默默影響著我們。經歷情緒卡關、人際關係難題,常常都與內在小孩有關。
這篇文章將與你分享內在小孩是什麼,以及如何認識、療癒內在小孩,我們整理了簡單具體的 4 步驟,邀請你一起療癒內在小孩!
內在小孩是什麼?
內在小孩,就是你心裡那個還沒長大的自己。
有時候,老闆一個眼神,你就開始懷疑:「我是不是又做錯什麼?」;或是朋友晚一點回訊息,你就開始擔心:「他是不是在不開心,我應該說什麼比較好?」這些有點敏感的反應,可能來自你的內在小孩。
參考據美國心理學會(APA)資料,研究指出成年人的情緒發展,會因為童年發生的事而卡關,甚至影響身體健康。如果你也很容易焦慮、自我懷疑,也許是時候聽聽你的內在小孩想說什麼。
內在小孩提醒你看見童年的傷
內在小孩受的傷,是一點一滴累積而成。成長過程中,大人對你說過的話,都在你心裡慢慢長出一個「小爸爸」或「小媽媽」, 他們會用熟悉的語氣,在你內心對你嚴厲地說話。當你遇到挫折時,不需要別人責備你,小爸爸/小媽媽就會自動跳出來,把你的內在小孩罵一頓。
這些自我批判、苛責內在小孩的聲音,也代表著童年的傷還在,需要被看見、被療癒。
內在小孩的傷痕,來自這些言語⋯⋯
接著,我們就來看看讓內在小孩耿耿於懷的那些「長輩語錄」,傳達了哪些訊息、帶給孩子(過去的自己)什麼感受?而這些經歷,又如何影響著我們現在的人際、親子關係呢?
別讓內在小孩的傷痕,代代相傳
在進入「語錄」解析前,萬叔情緒教育學院想說的是,如果你現在已經成為父母,你心中的內在小孩,也可能悄悄地透過你影響著孩子。我們希望透過以下分享,讓你理解這些話語的傷害,試著療癒你的內在小孩,也能讓你有力量,用更溫柔的方式,陪孩子長大。
「哭什麼哭?真沒用」內在小孩學會壓抑情緒
這句話,對內在小孩帶來的影響,比想像中更大。
哭泣,是我們的本能,更是嬰兒與世界溝通的方式、釋放壓力的重要出口(研究指出哭泣的功效,可能比抗憂鬱劑還要好)。
當孩子哭泣,通常表示內在需求無法被滿足。像是跌倒嚇到,渴望大人的安撫;或是在和朋友吵架,心裡受傷很難過,只想有人說:「我懂你。」雖然哭泣沒辦法直接地,解決我們碰到的困難,但唯有我們好好處理情緒,才會有心力,來面對眼前的問題。
「哭什麼哭?真沒用」讓你的內在小孩記住了一件事——原來表達情緒,是不被允許的。
這句話傳遞的訊息:
【哭泣,表示你懦弱無能。】
孩子會內化這個訊息,並在往後流淚時感到羞恥,覺得自己沒用,漸漸壓抑哭泣的本能。內在小孩慢慢學會:「不可以有情緒。」或是以為,有情緒等於不夠好。
【你的悲傷(情緒),是不重要的。】
孩子在當下會覺得自己的情緒不被理解、不被在乎,久而久之,也會用一樣的態度,面對自己的情緒。後來,就算真的難過,內在小孩也會習慣把眼淚壓下來、裝沒事。
住在心底的內在小孩,讓我們習慣壓抑、忽視情緒,被隱藏的情緒無處宣洩,累積到一定的程度,便會容易引發憂鬱、焦慮等常見的情緒障礙;而覺得自己懦弱、沒用的想法,也會導致長大後,對自己缺乏信心,影響各方面的表現,以及和親人的關係。
「長大就翅膀硬了?」內在小孩放棄表達想法
這句話,對內在小孩來說,不只是責備,更是一種打壓。
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獨立、有主見,卻在不經意之下說出不好聽的話,反而在告訴孩子:「你沒資格有自己的想法。」
這句話傳遞的訊息:
【我是對的,你是錯的。】
限制孩子的發言權,讓孩子容易無條件服從權威(即便權威不一定正確),限縮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。隨著長大成人,心中住了一個只敢「乖乖聽話」的內在小孩,扼殺了寶貴創意跟潛能,和更多可能性。
【你的想法不重要。】
孩子提出想法,總被大人否定,久了孩子會放棄溝通,因為就算講了也沒用,漸漸的,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。隨著長大成人,心中住了一個拒絕表達自己的內在小孩,在與朋友、伴侶相處時,對方也難以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,容易在人際關係上碰壁。
就像網路上瘋傳的一張漫畫所說:「你剪斷了我的翅膀,卻怪我不會飛翔。」如果大人總不給孩子機會,練習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,孩子要怎麼面對人生中的風風雨雨呢?(知名短片《Alike》中,講述了大人的教條,如何限制孩子的可能性,很推薦大家去看喔!)
圖源:KKnews
「怎麼會生出這種孩子」──內在小孩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
人本教育基金會曾公布「破壞性語言」排行調查,其中最傷害孩子、最阻礙「愛的傳達」的話,就是這句。這句話應該也是許多人的內在小孩嚴重受傷的原因!
和孩子相處有時會很累,要處理公事、家務,這時候不耐煩、生氣,都很正常,但是!有些言語的殺傷力實在太強,若不慎脫口而出,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後果⋯⋯。
這句話傳遞的訊息:
【你是糟糕的人。】
人的心理有一個強大的機制,叫做「內化」。當我們接收到負面訊息,像是「你是壞孩子」、「你讓我很失望」,內在便會長出兩種角色:一個是嚴厲的小爸爸/小媽媽,另一個是被罵得遍體鱗傷的內在小孩。小爸爸/小媽媽不斷抨擊受傷的內在小孩,持續不斷地自我批判,孩子便成了那個,永遠無法放過自己的人。
【你,不重要。】
這句話會讓孩子從根本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,會覺得「既然我不重要,那活著做什麼?」當孩子覺得自己毫無價值,不相信有人會真正對他好,為了保護自己,內在小孩會將自己鎖起來、不讓人靠近;當有人靠近,他也會把對方推開,又對自己說:「你看吧,果然不會有人在乎我。」
內在小孩如何影響你?從情緒到人際
內在小孩,不只記得過去不好的經驗,他也一直影響著你現在的生活。
小時候,我們還沒學會判斷是非,自動把大人說的話、價值觀變成真理,也變成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。
當考不到 80 分時,我們罵自己是沒用的笨蛋;當和別人起衝突,我們學會了忍耐和迎合;因為怕自己一事無成,我們拚命加班,努力證明自己。
在情緒上,內在小孩讓我們習慣壓抑,慣性覺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,說太多自己的想法會被討厭;在人際中,內在小孩也默默主導著我們的選擇。你可能很會照顧別人,但不太敢開口說「我也需要被照顧」;或是,習慣和別人保持距離,因為不想再受傷。
我們長大了,但內心深處的內在小孩,依然常常覺得自己不好、沒人愛、對未來感到害怕。如同蔡依林〈幸福路上〉這首歌裡面的歌詞,「一路追逐,原來是我怕和自己獨處,我又是誰,我卻說不清楚。」因為你不只是你,還有心底那個還沒長大的內在小孩。
圖源:Deconrecon
療癒內在小孩4步驟,擁抱受傷的內在小孩
如果我們沒辦法意識到,內在小孩受的傷,並學習和自己心中的小爸爸/小媽媽和解,那麼這套人生腳本,便會持續上演,為自己帶來更多痛苦,也會用同樣的方式,對待身邊的朋友、伴侶和孩子,不斷複製,最終發展成「世代創傷」。
我們沒辦法改變,過去已發生的事實,但我們可以停止世代創傷。人的腦神經,一輩子都具有可塑性,當我們學習面對過往的傷痛,試著療癒內在小孩,就有機會和自己和解,也能和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親子關係。
療癒內在小孩步驟1、畫出你心中的小爸爸/小媽媽
內在小孩心中常常住著一個很兇的聲音,那個不斷對你耳提面命,不斷苛責你、批評你的聲音,長什麼樣子呢?
試著把他畫下來,不一定要是一個人,可以是一個物品、動物、一個形狀、一團顏色⋯⋯,什麼都可以!
療癒內在小孩步驟2、畫出你的內在小孩
現在,試著畫出你的內在小孩,那個受委屈、一直被罵卻不敢掉眼淚的孩子。
回想看看,你上次責備自己時,內心有沒有哪部分受傷了?這個受傷的你,長什麼樣子呢?這個內在小孩,不一定要是一個人,也可能是一顆球、一隻沒有聲音的動物,你想怎麼定義都可以,重點是讓你的內在小孩,被你看見。
療癒內在小孩步驟3、寫下內在小孩聽見的話
畫出或寫上你心中的小爸爸/小媽媽,時常對內在小孩說的話。
聽聽看,這些自我批判、自我否定的聲音,背後的訊息是什麼呢?也可以想想看,這些訊息,有可能是誰帶給你的呢?
療癒內在小孩步驟4、傾聽內在小孩
仔細感覺,內在小孩接收了小爸爸/小媽媽的訊息後,有什麼反應?
可以溫柔地問問你的內在小孩,想對你說什麼、希望你為他做什麼呢?
寫下來、畫下來,或只是靜靜地自我對話,都可以。這一步,是讓內在小孩知道,你會停下來,陪伴他、療癒他。
不知道你的內在小孩,跟你說了什麼呢?對自己有不一樣的發現嗎?歡迎和我們分享!
也許他輕輕說了一句:「你終於來了。」也許他只是靜靜地看著你,還不太敢開口。沒關係,只要你願意停下來,就是療癒內在小孩的開始。
如果你想與內在小孩有更深入的對話,也可以嘗試以戲劇回到孩子的角色,演出當時的情境,演出內在小孩的委屈、害怕,甚至哭出來也沒關係。藉由演出重新走進回憶,不只讓你更理解內在小孩,也讓卡住的情緒有機會表達,把過去沒說出口的感受演出來、說出來,幫那段故事找到一個新出口。
想知道如何以戲劇擴張內在角色、改寫人生腳本,歡迎私訊預約專人諮詢。萬叔情緒教練學院邀請你加入,一同為你和孩子創造溫暖和諧的家庭記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