優雅的育兒可能嗎? 5個步驟助你在育兒過程中找到情緒管理與自我照顧的平衡

冰山理論例子「育兒崩潰但我不是壞媽媽!」從冰山理論學習自我照顧

內容摘要

冰山理論教會我們理解,育兒崩潰不代表你不夠好!這篇文章將以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,搭配「小莉」的育兒例子,帶你從冰山理論學會如何自我照顧、找回育兒力量!

對孩子發火後卻陷入自責?我們想透過冰山理論告訴你,那些情緒爆發,不是你小題大作,而是你的心底,其實也有些情緒需要被照顧。

「我明明不是不愛孩子,為什麼老是在對他發脾氣?」
「我昨天又吼了他…我真的好失敗。」
「是不是我太沒耐心?是不是我根本不適合當媽媽?」

認識冰山理論,能幫助你釐清你的怒火背後,可能潛藏哪些複雜的情緒。可能是想當好爸爸、好媽媽的壓力;是長期無人支援的無力感;或是努力不被心領而有說不出口的委屈⋯⋯。

育兒生活中,許多父母都面臨這樣的掙扎——想盡心盡力照顧孩子,但對於自己的情緒與需求卻常選擇壓抑或忽略。這篇文章,除了將為你圖解薩提爾冰山理論模型,還會以萬叔情緒教育學院家長小莉的經歷,作為冰山理論例子,帶你看見情緒背後真正的需求與壓力來源。

最後,我們也整理了自我照顧的五步驟想與家長分享,希望能幫助你在混亂的育兒情境中,也能安頓身心,也能讓親子相處更融洽。

冰山理論是什麼?

冰山理論是一個討論度極高的心理學概念,幫助我們深入理解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與需求。根據美國心理學會心理學辭典的解釋,指的是「一個人外在可見的行為,只占整體心理活動的一小部分,大多數的情緒、想法與動機是隱藏的。」也就是說,你表現出來的只是表層;真正讓你爆炸的,是那些放在心裡沒說出來的焦慮、委屈、期待和渴望。

冰山理論可以追溯到佛洛伊德對潛意識的隱喻——我們所能意識到的行為或情緒,就如冰山一角,真正影響我們反應的,其實是水面下更大一塊、我們自己也不一定察覺的部分。

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:隱藏冰層下的複雜層次

美國知名家庭治療專家薩提爾(Virginia Satir)將冰山理論的概念,發展成一套被稱為薩提爾冰山理論的模型,解釋我們的反應,不只是表面上顯現出來的行為,底下還藏著很多沒被說出來的東西,像是過去的經驗、渴望等等。如下圖:

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:行為(冰山表層)

在冰山理論中,最上層是我們的「行為」,也就是說了什麼、做了什麼。

我們會有強烈反應,經常伴隨某些特定事件,可能是孩子突然發脾氣、不肯配合,或是有人講了一句讓你聽了很刺耳的話。這些事件就像是按下了某個開關,讓冰山的一角露出水面,這是最容易看到、最直接表現出來的部分。

例如:「我剛剛又吼孩子了⋯⋯」(也許你會想了解:阿德勒正向教養是什麼?5個練習實踐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

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:身體感官感受、情緒感受

根據冰山理論,讓我們繼續往下層探究!這層指的是你的身體或情緒上的感受,身體感受如胃痛、想哭;情緒感受如焦躁、緊張、悲傷等。

例如:「我其實只是很累,很怕遲到。」

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:感受的感受

薩提爾冰山理論提到這層有點像你對自己情緒的態度,例如對自己的難過「感到生氣」,或者你可能不只是焦慮,還會生氣地質疑自己「為什麼連這種小事都這麼焦慮?」

例如:「我氣自己為什麼這麼沒耐性。」

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:觀點

薩提爾提到冰山理論隱藏的部分之一「觀點」,也就是你如何看待事情。這些觀點可能來自你從小聽到的規則、過去的經驗、或受到家人的影響,這些經驗都會形塑你看待事情的方式,例如有些人覺得「父母就該冷靜」、「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點」等。

例如: 「媽媽就該溫柔、有耐心,不能讓情緒影響孩子。」

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:期待

薩提爾圖解冰山理論中談到的期待,包含對自己的、對他人的、來自他人的期待,都會對你產生影響。例如:你可能期待自己要是個溫柔的家長,也期待孩子能情緒穩定,當這些期待沒被滿足,你會感到挫折、失落或是憤怒。

例如:「我希望他快點聽話,也希望我自己不要再爆炸。」

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:渴望

薩提爾圖解冰山理論中談到的渴望,也在你我內心深處。可能是渴望被愛、被重視、被接納,或是以許多家長為例,渴望可以做自己、渴望有喘息空間。

例如:「我只是想要有人說一句『你真的辛苦了』,就夠了。」

薩提爾冰山理論圖解:自我

薩提爾圖解冰山理論中,最深層的是關於「我」,這裡說的「自我」,指的是我們對自己存在的感覺,包含生命力、生活的意義等。

例如: 「是不是我根本不適合當媽媽?」

冰山理論如何幫助家長看懂自己?

冰山理論讓我們可以試著把注意力從「行為」往下移動,看到自己內心真正經歷了什麼。

簡單認識冰山理論這個心理學工具後,萬叔情緒教育學院想與你分享的是,看見隱藏的冰山不是為了檢討自己,而是為了提醒我們情緒背後還有更深層的需求等待被發現,讓我們透過一個常見的育兒場景,一起更理解冰山理論。

冰山理論例子:媽媽小莉的崩潰早晨

小莉是一位30多歲的職業媽媽,平時工作繁忙,回到家裡還要照顧兩個孩子。每天早晨,家裡總是一片忙亂,他得在短短的時間內完成準備早餐、整理書包、安撫孩子情緒等無數小事。這一天,與平常無異,但正當他忙著準備早餐時,7歲的女兒突然情緒崩潰,開始哭鬧,不願意上學。(也許你會想了解:PET父母親職效能訓練5原則,幫父母減輕育兒壓力

冰山理論例子:孩子大哭的那一刻,媽媽生氣了!

「我不要去學校!今天老師一定會罵我,因為我還沒把功課做完!」女兒邊哭邊喊。小莉一邊手忙腳亂地翻著書包,一邊努力平復內心的焦躁。

「快點,時間來不及了,你必須去學校,老師會理解的。」他試圖讓女兒冷靜下來,語氣也開始不耐煩了起來,音量逐漸從碎念變成怒吼!

這是冰山理論中提到最表層的「行為反應」的例子,看起來是小莉發火了,但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浮出水面。

冰山理論例子:你不是情緒化,是壓抑許久

此時,小莉內心悄悄響起一個聲音:「我怎麼這麼沒用?怎麼連個孩子都搞不定?為什麼他這麼不聽話?」小莉的耐心在孩子的哭鬧中逐漸瓦解。

小莉想著接下來的工作會議,還有堆積如山的未完成任務,焦慮像滾雪球般在胸口擴大。小莉突然感到無比的疲倦和無力,眼淚幾乎快掉出來,那瞬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能力兼顧工作和家庭。「我是不是一個好媽媽?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聽話?是不是我教得不夠好?」這些問題反覆在他腦中盤旋。

這是薩提爾圖解冰山理論中提到的「感受」、「感受的感受」,在這例子中,小莉感受到焦慮、疲倦、無力,同時對於自己的這些感受,又讓他陷入自我懷疑。

冰山理論例子:當期待未被實現時

看著女兒滿臉的淚水,小莉的心裡有一股深深的愧疚感。

「他還這麼小,或許他只是需要我更多的關心,我也想要輕聲細語,但我就是沒忍住,真的累到喘不過氣來,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了⋯⋯」小莉心中糾結不已。

在這裡,顯見的是薩提爾圖解冰山理論中提到的「觀點」與「期待」,小莉對自己有一套標準,要冷靜、要溫柔、要當一個「好媽媽」,這也是小莉對自己的期待,當事情不如預期時,他就把問題全怪在自己身上。

冰山理論例子:我也好想被理解

看著孩子哭,小莉其實也很想哭。他心裡有一個沒說出口的渴望:「我也想被理解一下。」

小莉渴望被支持、被認可、被理解,但這些隱藏在冰山下層的「渴望」長期被壓在心底,連小莉自己都會忽略了自己的感受。

而我們在薩提爾圖解冰山理論中看到最深層的「自我」,也處於動搖狀態,因為小莉懷疑著自己是不是永遠做不好、是不是根本沒有當媽媽的能力⋯⋯

類似的情境,對許多家長來說並不陌生,小莉的反應是一種「內化」的應對方式,他把女兒的行為歸咎於自己,懷疑自己的育兒方式是否出了問題。內心的焦慮逐漸增加,無法排解的情緒讓他深感困惑。

冰山理論能夠幫助小莉探索這些表面之下的深層需求,試著冷靜地認知到孩子的抗拒行為或許並非針對他;而小莉的挫折感則是源於他對自己「被愛」與「被肯定」的需求,這在育兒過程中經常被忽略。(也許你會想了解:四種教養方式差在哪?快測測看你是哪種-附父母教養風格測驗

理解冰山理論後,你可以參考這5步驟自我照顧
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已經透過冰山理論更理解自己的行為、情緒其來有自,但情緒管理與自我照顧的實踐需要練習,我們整理以下5個步驟,希望可以幫助你慢慢在育兒與自我照顧中找到平衡,並能更有效應對日常育兒中的挑戰。我們同樣會以小莉的故事作為案例,具體說明這些步驟如何在生活中發揮作用:

1. 覺察:認識到自己的感受
當女兒突然情緒崩潰、不願意上學時,小莉內心感到焦慮、挫敗,但當他開始試著覺察情緒,那一刻,他終於停下腳步,第一次對自己說:「我不是在鬧脾氣,我只是太久沒好好休息了。」

2. 放手:離開當下的情緒漩渦
當感覺到自己快要被情緒淹沒時,我們可以去意識到,繼續和孩子對抗只會讓問題惡化。小莉可以選擇暫時離開現場,走到客廳,讓自己冷靜幾分鐘。走出房門的那幾分鐘,小莉感覺自己終於喘了口氣,她想:「我不是要逃避孩子,我只是想給自己一點空間。」

3. 允許:接受自己當下的感受
當我們冷靜下來後,不需要壓抑自己的感受,而是允許自己去正視它們。小莉可以試著坐在沙發上和自己對話,他不再強迫自己馬上振作起來,只是靜靜地坐著,心裡說:「我有情緒沒關係,我不是機器。」

4. 接納:接納自己的情緒
育兒過程中不可能事事完美,當小莉能夠以更寬容的態度接納自己時,他第一次不再責怪自己,而是溫柔地告訴自己:「我真的已經很努力了。」

5. 肯定:回到關愛的初心
最後小莉嘗試告訴自己:「我還在學習當媽媽,但我做得很棒了,我對孩子的付出和愛都很真心。」當小莉能欣賞自己,這樣的自信也能讓他更堅強,當他再次走回女兒面前時,心情也能更平穩、柔和。

這是我們分享給小莉的自我照顧五步驟,小莉告訴我們,當他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,他和孩子的關係也變得更和諧。這五個自我照顧的步驟,也與每一位在育兒路上努力前行的家長分享,希望能幫助你在育兒與自我照顧間找到平衡。

育兒之路充滿甜蜜,也伴隨挑戰,萬叔情緒教育團隊希望能陪伴你放下「完美家長」的壓力,與孩子一起學習成長。我們也分享了許多與親子教養與溝通相關的文章,邀請你進一步閱讀,如果有任何想法,也歡迎加入官方 LINE 與我們聊聊!

分享:

Facebook
萬叔

北美戲劇心理協會認證導師

創辦人任萬寧-萬叔

-高敏感內向族群,戲劇讓我正向,勇於表達,展現自信和樂於社交
-紐約大學戲劇情緒系統亞洲區獨家授權代理
-紐約大學戲劇心理所:傑出校友
-北美戲劇心理學會註冊治療師(全台僅四位)
-紐約州表達藝術心理師

紐約大學戲劇情緒系統

亞洲區
獨家授權代理

紐約大學戲劇心理所

傑出校友

北美戲劇心理學會

註冊心理師

050A0619

北美戲劇心理協會認證導師

創辦人任萬寧-萬叔

-高敏感內向族群,戲劇讓我正向,勇於表達,展現自信和樂於社交
-紐約大學戲劇情緒系統亞洲區獨家授權代理
-紐約大學戲劇心理所:傑出校友
-北美戲劇心理學會註冊治療師(全台僅四位)
-紐約州表達藝術心理師

紐約大學戲劇情緒系統

亞洲區
獨家授權代理

紐約大學戲劇心理所

傑出校友

北美戲劇心理學會

註冊心理師

050A0619

北美戲劇心理協會認證導師

創辦人任萬寧-萬叔

-高敏感內向族群,戲劇讓我正向,勇於表達,展現自信和樂於社交
-紐約大學戲劇情緒系統亞洲區獨家授權代理
-紐約大學戲劇心理所:傑出校友
-北美戲劇心理學會註冊治療師(全台僅四位)
-紐約州表達藝術心理師

紐約大學戲劇情緒系統

亞洲區
獨家授權代理

紐約大學戲劇心理所

傑出校友

北美戲劇心理學會

註冊心理師

相關文章

萬叔

萬叔

北美戲劇治療師、幼兒情緒教練

I will be back soon

萬叔
嗨,我是萬叔,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嗎?
Line 聯絡萬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