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ble of Contents
Toggle「世貿雙塔倒下後,孩子怎麼站得起來?」—— 從 9/11 事件,與你聊聊如何《走進孩子的情緒小劇場》。
二十四年前的今天,我在電視機前,看著雙子星大樓倒塌。那一刻,世界像被硬生生地劃開了一道傷口。人們談論死亡、恐怖與戰爭;卻很少有人,想到一群在教室裡的孩子。
那些孩子的學校在紐約西村,他們從教室窗戶目睹了世貿大樓發生的一切⋯⋯。想像你在大安區上班,抬頭看見信義區的 101 突然起火。那份衝擊,足以摧毀一個孩子對世界的信任。
我的老師 Robert Landy(紐約大學戲劇治療所創辦人|國際戲劇治療先驅),在那時執行了 Standing Tall 這項計畫。這個名字有兩層意義:一是悼念雙塔;二是提醒所有倖存的人——我們要站起來。
他帶著小學四、五年級的孩子,創造了一個「安全的舞台」上把說不出口的恐懼演出來:孩子們扮演英雄、加害者、受害者,也演那個夜夜來敲門的惡夢。
童年創傷發生了,戲劇有機會帶來改變
「我們無法改變事件,但能改變事件在心裡的軌跡。」這句話,後來成了我寫書與教學的核心信念。在我們的課程中我們讓孩子「演」給我們看他的內心戲,還有他說不出口的困難。
很多爸媽問我:「他為什麼一直把兩台車撞在一起,還喊『不要推我!』?」在我眼裡,那不是調皮,而是求救。
童年創傷可「被演出」,孩子用戲在說話
孩子用戲在說話:他把看不見的情緒,搬到看得見的舞台。
在《走進孩子的情緒小劇場》裡,我把老師的傳承整理成三個步驟,讓家長看懂孩子的內心戲:
1. 演出(讓情緒上台)
用簡單的道具與角色扮演,讓孩子把「感覺」演出來——生氣、害怕、委屈都可以先演,不急著教。
2、植入(把意義放進故事)
透過導演的方式引導:「現在換你當導演,告訴我接下來要怎麼做?」我們把主控權交還孩子,讓他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場景。
3、拓展(把舞台搬回生活)
把劇場裡練會的語句和動作,帶回日常。像「換位台詞」、「角色卡」與「情緒安全詞」,讓孩子在真實世界也能站得直、說得清楚自己怎麼了。
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導演,重寫童年創傷劇本
先讓情緒被看見,才有機會被安放;先讓孩子成為自己的導演,才可能重寫人生劇本。
在我們的教養陪跑客中,我們給父母一張「角色卡」。坦白說,很多時候讓我們失控的不是孩子,而是大人內在的大野狼:你未被看見的委屈、童年的陰影、沒說出口的期待。
在我的新書《走進孩子的情緒小劇場》中,我也寫了「家長攻略」:停、看、聽、說、換。
先停下來、看情緒、聽需要、說清楚、再換一種互動。當父母從「評分官」換成「同台演員」,親子關係能夠玩,關係就會開始有了變化。
童年創傷沒有消失,但可以站得更堅毅
Standing Tall,不只屬於 9/11
24 年過去,當年的孩子長大了;創傷沒有消失,但他們站得更堅毅。
而我,也從老師手上接下使命:把戲劇心理學帶進孩子、家庭、學校與企業,讓預防性的情緒教育,走在創傷之前。把舞台,搬進你的家:陪伴孩子用遊戲認識自己
如果你看完想著:「我也想讓孩子站得更堅毅。」這正是我寫下《走進孩子的情緒小劇場》的理由。
書裡有你可以走進孩子內心的攻略:
1、家長心法:是一種生活態度,把日常的爭執練習成共情的機會,同時提醒我們在衝突裡學會停頓,給孩子一次成為導演的機會。
2、角色卡與情緒安全詞:是父母與孩子共享的地圖,帶領彼此走進更安全的對話。
3、演出→植入→拓展:三個階梯,讓情緒一步步走出黑暗,走向理解與成長。
點擊連結!把新書《走進孩子的情緒小劇場》帶回家,今晚就幫孩子搭一座小舞台!首刷再贈好禮《幼兒版 MBTI 教養寶典》,更快找對孩子的性格切入點。
願每個家庭,都有一盞燈,照亮孩子的小劇場;願每個曾被撕裂的心,都能Standing Tall。
想更了解寶貝情緒教育的小撇步?萬叔每月提供限量育兒諮詢之外,也提供家長療心課,立即加入官方 LINE,和我們一起打造有溫度的親子互動空間。